垃圾分类进校园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颜娜 摄
2019年以来,城关区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通过规范分类标准、强化宣传教育、推进试点先行、完善机制运行等措施,努力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通过实践探索出“五进”工作法,即推行垃圾分类“进小区、进学校、进医院、进回收站点、进商场门店”,初步形成了以“政府主导、部门牵头、试点带动、全民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运行格局,使垃圾分类工作呈现出全面提速的良好态势。
自2019年2月1日《兰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实施后,七里河区高度重视,积极部署安排,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各示范片区组织街道全体机关干部,各村(社区)书记、主任及具体负责垃圾分类的工作人员、物业经理,驻地学校、企事业单位、医院等负责人认真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培训工作。截至目前,七里河区共配置四分类垃圾箱11464个、三分类垃圾箱1746个、二分类垃圾箱6580个。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也实现了垃圾分类设施的全面覆盖。
垃圾分类活动现场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颜娜 摄
垃圾分类成为居民自觉行为
2019年2月1日《兰州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为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提供了法规依据,以刚性约束倒逼群众自觉开展垃圾分类。在兰州市35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内,四色的分类垃圾桶、醒目的宣传条幅、生动的宣传海报等全方位宣传物品已全部覆盖,让居民随处都可以学习到垃圾分类知识。
走进安宁区黄河家园居民小区,草坪上、宣传告示栏、墙面上,随处可见垃圾分类标识或信息,在垃圾回收处,更可看到一个个有明显分类标识的四种颜色的垃圾桶(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物、其它垃圾)整齐摆放,整个小区垃圾分类文化氛围十分浓厚。记者注意到:前来扔垃圾的居民会主动将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在分类垃圾桶旁边还可以看见笑意盈盈的桶边督导员,为每一位前来投放垃圾的居民热情讲解,并指导分类。
推广垃圾分类既要有“软”的抓手,又要“硬起来”。在推进过程中,一方面,要正确引导、软性约束,通过宣传教育、党建引领、积分兑换等方式提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准确率;另一方面,在法律条款的刚性约束下,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同时,也要加大垃圾桶、垃圾袋、垃圾运输车等硬件设施建设,让市民切实自觉履行垃圾分类的责任和义务。软硬兼施,才能让垃圾分类成为居民的自觉行为。
分类垃圾“转身”变废为宝
“你是什么垃圾?”上海众多居委会大妈在引导居民投放生活垃圾时提出的“灵魂拷问”在前段时间风靡网络。2019年以来,垃圾分类在兰州的街头巷尾也成了热议的话题,与此同时,“分类投放的垃圾去哪了?”也成为人们比较疑惑和担心的问题。
在安宁区全循环智能生态分类运营中心,观摩团实地查看了全循环智能智慧控制中心、有毒有害暂存中心、易腐垃圾处置中心、再生资源分类打包中心、大件垃圾拆解中心建设运营情况,详细了解厨余、可回收、有害、其他四类垃圾的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等工作环节。观摩团对安宁区垃圾分类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安宁区坚持“政府主导、顶层设计、试点先行、逐步突破、全域推广”的原则,建立了工作推进落实机制,垃圾分类工作在示范引领、宣传引导、硬件配备、分类清运、末端处置等方面有目标、有方案、有办法、有思路,工作成效明显,经验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在这里,记者也看到厨余垃圾在这个中心华丽转身,重新焕发了新的生机。剩饭剩菜、瓜皮果核,被集中收集处理后,通过高温发酵、烘干脱水等过程,短短的7天时间,易腐垃圾华丽转身、变废为宝,变成了.受欢迎、肥力极强的有机肥,不但排除了二次污染的隐患,而且带来了一定的经济价值。
在黄河家园垃圾分类智能化小区,观摩团对智能化分类设备进行详细了解。该小区设有厨余、可回收、有害、其他四类智能回收垃圾亭,每个单元门口配备有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的二分类智能设备,市民可扫码免费领取环保塑料袋,并进行分类投放,投放可回收垃圾时,会获得兑换日用品的积分奖励。据介绍,居民通过扫码投放垃圾后,设备可自动采集投放人信息、投放时间、投放重量和垃圾种类。通过运用数据库技术实现垃圾分类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形成分类工作覆盖率、用户参与度、分类准确指数、再生资源回收、设备的运行状态等智能化数据的管理,有效解决垃圾分投混运混处理的问题。
一天处理生活垃圾2000吨
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在解决了垃圾分类的投放工作后,垃圾清运时又是怎样的呢?会不会出现“混装”,从而使居民前期的垃圾分类投放变成了“无用功”?带着这样的困惑,记者跟随观摩人员又来到兰州丰泉环保电力有限公司中铺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走进兰州丰泉环保电力有限公司中铺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如果不是记者亲眼所见,难以想象数以万计的垃圾会在这里充分发挥它的“剩余价值”,让这里成为一个资源化利用的产业园区。
在现场讲解员讲解到:“每天从市区运来的垃圾先倒入垃圾储存库,经过发酵,达到一定的热值后进行焚烧,一天的处理量可以达到2000吨。这些垃圾不仅能发电还可以全循环利用,炉渣处理后还可以做成砖,垃圾中的水(渗滤液)经过污水处理后可以变成合格的二级水,然后再回收利用。”
中铺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采用了目前世界上.先进的垃圾焚烧处理技术,不仅能够实现对垃圾的高效集中处理,而且通过科学的处理方法让垃圾在.后的阶段也能“物尽其用”,利用垃圾进行焚烧发电,真正实现了垃圾分类的末端处理,全覆盖,全消耗,全循环。
记者手记
垃圾分类是社会进步、文明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体现;它既是一种社会“新时尚”,又是一种新的生活理念和资源再利用的有效途径与加强环境保护的理想手段。实行垃圾分类,不仅有益于人民群众的家居生活环境,而且有益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身心健康。
甘肃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次会议暨现场观摩培训推进会的与会人员认为,打造“精致兰州”,实施精准的垃圾分类势在必行。垃圾治理是城市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三个全覆盖”的要求,除了要制定一个比较详尽和精确的垃圾分类标准,还要继续通过各种宣传资料、宣传栏、公益广告、现场示范、标识设置等形式,宣传和解读垃圾分类的基本常识和操作方法,让市民群众有共同遵循的标准和统一的操作规范,成为垃圾分类的“明白人”,清清楚楚地知道垃圾怎么分类、怎么处置、怎么存放、怎么运送、送往何处?真实感受到自己分类的意义和价值,只有人人都清楚明白,人人都参与,才能确保垃圾分类工作规范有序推进,正确精准操作。
可以看出,在兰州市各个部门的努力之下,兰州市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在不断扩大和深化。在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垃圾分类工作会越做越好,成为兰州乃至甘肃的新时尚。